据海关统计,2015年1-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及褐煤(以下简称煤)1778.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减少33.9%;价值64.3亿元人民币,大幅下降44.7%。从月度数据看,去年以来,经广东口岸煤月度进口量总体呈震荡下行,其中去年12月至今连续6个月减幅均在两位数以上。5月份进口318.6万吨,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幅减少13.8%和25%,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一、2015年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主要特点
(一)国有企业进口占比重逾6成,民营企业进口逆势增加。5月,国有企业经广东口岸进口煤201万吨,减少9.1%,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63.1%。同期,民营企业进口110.2万吨,逆势增加12.1%,占34.6%;外商投资企业进口7.4万吨,大幅减少85.2%,占2.3%。
(二)印度尼西亚为最大的来源地且增加近2成,自澳大利亚进口大幅减少。5月,经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煤269.2万吨,小幅增加0.5%,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84.5%,其中自印度尼西亚进口260.9万吨,增加18.7%。同期,自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分别进口39.6万吨和9.6万吨,分别减少56.4%和11%,分别占12.4%和3%。
(三)褐煤和烟煤等主要进口商品均呈量价齐跌态势。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褐煤180.9万吨,增加9.4%,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56.8%,均价每吨272.3元,下跌20%。同期,进口烟煤103.4万吨,减少39%,占32.5%,其中炼焦煤13.8万吨,增加18.7%,均价每吨550.3元,下跌31.1%;其他烟煤89.6万吨,减少43.2%,均价每吨410.2元,下跌16.8%。此外,无烟煤进口1629吨,大幅减少99.3%。
二、2015年5月经广东口岸煤进口量大幅减少的原因
(一)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主动调整,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各个煤炭消费行业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火电行业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下降,1-4月全国累计火力发电量1391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治金行业产量回落明显,1-4月全国共生产粗钢27007.45万吨,同比下降1.34%,生产生铁23612.5万吨,同比下降2.52%;1-4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6.36亿吨,同比大幅下滑4.81%,是本世纪以来同期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下游行业生产低迷,导致煤炭需求疲软。1-4月,全国煤炭销量10.5亿吨,同比减少7.8%,其中单4月销量2.75亿吨,下降8.1%。1-4月广东调运煤炭5075万吨,同比减少17.9%。经济增速放缓对煤炭的需求减少,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规模也出现明显萎缩。
(二)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行,抑制煤炭进口。进入2015年,煤炭价格一路下滑,5月27日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报收于414元/吨,经历连续19周下跌后首次持平。今年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累计下跌了111元/吨。与此同时,煤炭海运费连续上涨,截至5月26日海运煤炭运价综合指数OCFI连续6期加速上涨,涨幅达35.31%。随着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加上煤炭海运费连续上涨,进口煤炭价格优势不再,煤炭进口受到抑制。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整合势在必行。由于过去十年煤炭产能迅速扩张,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27万亿元,8年来累计新增产能达30亿吨,目前全国煤矿产能超过40亿吨,在建产能在10亿吨左右。2015年1-4月,全国煤炭产量11.2亿吨,而同期全国煤炭销量10.5亿吨,产量远高于销量。同时煤炭库存高企,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0个月超过3亿吨,其中煤炭企业存煤4月末达1.02亿吨,同比增加8.4%,比年初增加17.8。解决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需要强力整合现有中小煤矿散乱的供应格局,淘汰落后产能。据媒体报道,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出资成立煤炭行业整合基金。该基金的出台,有望从金融手段上对行业整合予以支持。
(二)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或将影响我国对国际煤价的话语权。由于中国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同时努力通过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削减煤炭使用以减少污染,中国煤炭消费量已经开始下降。而由于天然气价格下降,今年美国煤炭需求将减少6000万吨至8000万吨。由于中美两国需求减少,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降,进而刺激印度煤炭进口快速增长。由于印度能源需求有一半以上依靠煤炭,而印度煤炭公司产量增长跟不上消费增长,对煤炭进口需求巨大。据国际顾问公司预测,印度今年的煤炭进口量将从去年的1.8亿吨增长至2亿吨左右,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并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煤炭定价权的争夺。
为此建议:一是加快煤炭生产科技升级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先进煤炭企业带头整合中小煤矿,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煤炭进出口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密切监测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努力实现煤炭总量供需平衡;三是国内进口商应把握新常态下煤炭市场政策机遇,积极与外商切磋,提高国际市场煤炭价格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