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5年1-4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及褐煤(以下简称煤)1459.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减少37.1%,价值53.8亿元人民币,下降46.5%。去年以来,经广东口岸煤月度进口量总体呈震荡下行,其中12月至今连续5个月减幅均达2位数以上。今年4月进口424.8万吨,同比减少22.2%,环比减少1%,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一、今年4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主要特点
(一)自印尼进口减幅逾2成,自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进口逆势增加。4月,经广东口岸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煤306万吨,减少24.1%,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72%。此外,自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进口则逆势增加,分别进口89.8万吨和15.9万吨,分别增加16.7%和1.1倍,分别占21.1%和3.7%。
(二)褐煤进口占比重过半,各主要煤种均价呈不同幅度下跌。4月,经广东口岸进口褐煤231.5万吨,减少17.8%,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54.5%,进口均价为每吨298.7元,下跌9.5%。烟煤进口157.4万吨,减少13.2%,占37.1%;其中,炼焦煤进口26.9万吨,逆势增加1.9倍,进口均价为每吨619.1元,下跌28.9%;其他烟煤进口130.5万吨,减少24.1%,进口均价为每吨386.3元,下跌19.9%。此外,无烟煤进口3028吨,大幅减少99.3%。
(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口双双减少。4月,国有企业经广东口岸进口煤267万吨,减少11.8%,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62.9%;同期,民营企业进口133.2万吨,减少41.9%,占31.4%;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4.5万吨,增加72.6%,占5.8%。
二、今年4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维持量价齐跌的主因
(一)内外价格差异缩小,进口煤价格优势减弱。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公告,目前我国煤炭价格已处于2006年10月9日以来最低水平;今年以来,有着煤市“风向标”之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累计下跌104元/吨。此外,以最新国内外煤炭价格对比发现,进口煤价格优势正逐渐丧失。5月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421元/吨,环比下跌19元/吨,创下2014年1月中旬以来的最大跌幅。与此同时,国际三港动力煤价格则集体上涨,进口煤价格优势正逐渐丧失。截止5月1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理查兹港和欧洲ARA三港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周环比涨幅在2%-6.2%之间不等,分别为每吨405元、400元和380元。若加上进口环节增值税、运杂费等其他费用,进口煤价格优势日趋减弱。
(二)供大于求局面严峻,对进口需求进一步减弱。数据显示,一季度煤炭产量下降3.5%,销售量下降4.7%,煤炭库存已持续39个月居高不下,供大于求的矛盾呈严重化趋势。港口统计数据显示,在正常需求下,秦皇岛港一天的进煤量为8500车皮,而今年4月份,秦皇岛港日均进煤量只有6500车皮。需求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水电、核电、气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的迅速发展,以广东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广东清洁能源发电比例继续上升,其中水电、核电和风电累计超过40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0%以上,随着西部汛期的到来,水电发电量将进一步增加。此外,2013年底,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汕头南澳投产,该工程每年能输送风电5.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近20万吨标准煤。另一个原因,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高耗能行业形势低迷,下游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煤炭供过于求压力加大。
三、近期经广东口岸进口煤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煤炭清洁利用将改变煤炭消费结构。国家能源局5月5日对外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了7方面重点任务。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0%以上;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更加完整的自主技术和装备体系。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创绿中心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国能源转型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的金融政策研究》提出,建立相应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替代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控制涉煤行业外源性融资的主要来源,执行大幅缩减的煤炭信贷政策。未来煤炭消费结构将出现进一步的改变。
(二)印尼陆续出台煤炭新规或对经广东进口煤炭走势产生影响。今年以来,印尼政府陆续出台新规,不断提高其国内煤炭出口成本和门槛:今年3月份将煤炭采矿权使用费增加近一倍;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将采矿业务许可证的资源税率上调,并且自4月起,规定煤炭出口必须使用信用证交易,否则不允许出口。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经广东口岸自印尼进口煤减少5.1%, 4月减少24.1%。
为此建议:一是煤炭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大对煤炭清洁利用投入力度,煤电企业则需要提高煤电利用比例,并对机组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密切关注贸易伙伴的政策变动,及时监测分析政策变动对煤炭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积极应对;三是抓住新常态下煤炭市场体系发展新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煤炭行业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煤炭交易方式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