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5年1-2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及褐煤(以下简称煤)606.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减少48%,价值23.5亿元人民币,下降53.9%。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去年以来,经广东口岸煤月度进口量总体呈震荡下行,进口量自2014年7月起连续8个月同比减少,12月起连续3个月同比降幅达30%以上,今年1月份仅进口323.3万吨,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进一步跌破300万吨水平,仅进口283万吨,为2011年9月以来新低,同比减少44.4%,环比减少12.5%。
一、今年1-2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主要特点。
(一)自东盟进口比重维持在6成以上,自各主要进口伙伴均大幅下降。1-2月,经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煤408.3万吨,减少53.1%,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67.3%;其中,99%自印度尼西亚进口。此外,自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分别进口162万吨和34.2万吨,分别减少21.3%和39.5%,分别占26.7%和5.6%。
(二)褐煤和其他烟煤等主要进口品种呈量价齐跌态势。1-2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烟煤310.9万吨,减少30.5%,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51.3%;其中,炼焦煤进口70.6万吨,逆势增加25.7%,均价为每吨666.9元,下跌25.5%;其他烟煤进口240.4万吨,减少38.6%,进口均价为每吨401.9元,下跌19.6%。同期,进口褐煤259.5万吨,减少45.4%,占42.8%;进口均价为每吨300.9元,下跌8.1%。此外,无烟煤进口1.8万吨,减少98.6%。
(三)国有企业占比逾5成以上,各类企业降幅均超4成。1-2月,国有企业经广东口岸进口煤349万吨,减少40.6%,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57.6%;同期,民营企业进口214.7万吨,减少54.6%,占35.4%;外商投资企业进口42.6万吨,减少59.8%,占7%。
(四)主要经汕头、湛江和黄埔关区进口。1-2月,经汕头关区进口煤207万吨,减少37.9%,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34.1%;经湛江关区进口149.1万吨,减少39.1%,占24.6%;经黄埔关区进口133.3万吨,减少68.1%,占22%。
二、今年1-2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量价齐跌的原因。
(一)煤质量管理新规实施,部分进口商改变进口规划。2月份一批来自朝鲜的进口煤炭因检测出微量元素汞超标而被退运,这也是自2015年1月1日《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以来的首例退运案例。该办法是我国第一次对煤炭质量提出强制性要求,对我国境内商品煤的灰分、硫分及其他有毒有害指标作出了详细规定,而其新增加的检测不合格直接退回和微量元素检测对进口煤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规避风险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部分进口商选择提前或者延后进口煤,导致1月份传统消费旺季格外冷清,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大幅减少50.7%,2月份继续维持大幅下降趋势,减幅为44.4%。
(二)市场需求下降,库存高企,煤炭消费对进口拉动减弱。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与产能建设超前叠加,造成全社会煤炭库存大幅增加,煤炭库存连续30多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回落到3%左右,进口需求由此减弱。加上受春节因素影响,企业普遍停工放假,工业用电急剧减少,发电耗煤量骤降。其中,春假前的2月11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煤量已由1日的72.1万吨降到54.8万吨,而春假期间减少更为明显,平均日耗煤量进一步降至35万吨。平均电煤库存重回1300万吨以上,存煤可用天数高达38天左右。此外,由于钢铁市场持续不振,大量钢厂面临亏损问题,春节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检修计划,煤炭需求进一步下滑。
(三)国内煤价持续下跌抑制进口价格的同时缩小对外价差,企业进口动力减弱。今年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进入下跌通道,截止3月4日,该指数收报496元/吨,已连续2个月下跌,累计下跌29元/吨。国内主要大型煤企纷纷降价促销,国内价格进一步被打压。与此同时,国际煤价却在1月份下旬开始有所回升,国内外煤炭价差缩小,企业进口动力有所减弱。
三、近期经广东口岸进口煤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清洁煤”成为关键词,国家层面对煤炭环保利用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发展与环境维护的矛盾不断加深,3月4日工信部印发《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到2015年底,减少煤炭消耗400万吨以上。同时,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治理环境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并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3月6日,电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对外公布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内容,到2020年将力争节约煤炭消耗1.6亿吨以上。国家拳拳出击,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2015年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环境标准将是我国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印尼陆续出台煤炭新规或对我国煤炭进口造成影响。2014年,印尼为我国煤炭主要进口国,自其进口煤占我国煤炭进口总量的36.5%。今年以来,印尼政府陆续出台新规,不断提高其国内煤炭出口成本和门槛,首先,计划今年3月份将煤炭采矿权使用费增加近一倍;其次,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将采矿业务许可证的资源税率上调,并且自4月起,规定煤炭出口必须使用信用证交易,否则不允许出口;另外,3月初,印尼政府计划将未来五年煤炭出口量下降50%,同时从今年起将略为降低煤炭产量或使其保持不变。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经广东口岸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煤404.6万吨,大幅减少44.8%,占同期经广东口岸进口煤总量的66.7%,所占比重较2014年同期暂时未见明显变化,但以上措施的实施未来将对经广东口岸自印尼进口煤炭走势产生影响。
(三)煤炭行业电商模式蓬勃发展。在煤炭传统交易市场持续萎缩的状态下,煤炭电子交易市场则呈蓬勃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已有近40家功能各异的煤炭网上交易市场。2014年,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大产煤地区网上交易中心煤炭交易分别达13.13亿吨、1.02亿吨和9400万吨。此外,大型煤炭企业神华煤炭交易网累计成交2.67亿吨,同比增加1.8倍。煤炭电子交易的核心是借助电商平台推动电商交易,通过“线上交易、线下物流”的方式,可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和加价环节支出,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向下游消费企业的直接供应,以降低运行成本,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为此建议:一是煤炭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大对煤炭清洁利用投入力度,煤电企业则需要提高煤电利用比例,并对机组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密切关注贸易伙伴的政策变动,及时监测分析政策变动对煤炭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积极应对;三是抓住新常态下煤炭市场体系发展新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煤炭行业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煤炭交易方式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