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及褐煤(以下简称:煤)1007.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2.6%;价值29.3亿元人民币,下降24.8%;进口均价每吨290.8元,下跌22.8%。从年内月度数据看,经广东口岸进口煤月度数量和均价探底回稳。3月份当月进口426.7万吨,同比减少0.5%,环比增加65.7%,为6个月以来进口量新高;进口均价每吨307.7元,同比下跌14.9%,环比上涨9%,为年内进口均价新高。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量价走势图
一、今年第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的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口占绝对主导。今年第一季度,以一般贸易方式经广东口岸进口煤1004万吨,减少2.3%,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99.6%。同期,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口4万吨,减少49.3%。
(二)国有企业进口增加,民营企业进口减少。今年第一季度,国有企业经广东口岸进口煤661.5万吨,增加7.2%,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65.6%。同期,民营企业进口280.6万吨,减少15.1%,占27.8%;外商投资企业进口65.8万吨,减少24.9%,占6.5%。
(三)东盟进口量占7成以上。今年第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煤732.5万吨,减少1.1%,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72.7%,其中,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煤714万吨,减少0.4%。同期,自澳大利亚进口213.9万吨,减少,7.8%,占21.2%;自俄罗斯联邦进口40.7万吨,减少32.2%,占4%。
(四)进口褐煤、炼焦煤和其他烟煤平均价格大幅下跌。今年第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褐煤506.9万吨,增加1.2%,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50.3%,进口均价为每吨214.6元,下跌27.2%。同期,进口炼焦煤130.8万吨,增加26.1%,占13%,进口均价每吨501.1元,下跌23.4%;进口其他烟煤203.6万吨,减少45%,占20.2%,进口均价每吨331.5元,下跌19.4%;此外,进口无烟煤17.9万吨,大幅增加6.4倍,均价每吨460.8元,上涨2.9%。
二、今年第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煤量减价跌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煤炭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矛盾突出。自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经济下行已经持续了四个年头。纵观2015年全年,煤炭需求不足,煤炭产能过剩,进口量仍然很多,供大于求矛盾更加突出,全社会库存持续处于高位,价格连续下跌,效益大幅下降,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加剧,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十三五”时期,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需求减缓将成为新常态,煤炭消费可能呈现低速增长或零增长,甚至部分年份还会出现负增长。因此,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的矛盾讲成为未来较长时期煤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全球经济放缓以及长时间供需不平衡使国际煤价难以实现反弹。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整体下滑是造成国际煤价下跌的重要因素,全球经济放缓以及长时间供需不平衡也使国际煤价难以实现反弹。今年4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表示,全球贸易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有分析认为,受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以及汇率急剧波动相关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的前景并不乐观,预测仍有下调可能。目前的国际煤炭市场利空因素集中,中国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印度开始转向依赖国内煤炭,欧洲最大燃煤电站关闭,苏格兰终止燃煤发电,国际钢铁矿业巨头也纷纷削减甚至退出煤炭业务。受全球煤炭需求放缓预期影响,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据秦皇岛煤炭网价格中心数据显示,3月22日,国际三大港口动力煤价格震荡走低。市场层面的供需形势未发生明显波动,各国纷纷开始着手新能源转型,国际煤价将继续走低。直接影响经广东口岸进口煤各类品种进口均价下跌。
三、当前国内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组成污染链成为污染大户,与中央的环保政策形成鲜明的矛盾。在巴黎环境大会后,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中央政策的核心。而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污染大户,组成污染链,与中央的环保政策形成鲜明的矛盾。而在与煤炭相关的行业中,尤其以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最为严重。海螺水泥每年可产生2亿多吨的二氧化碳排量,钢铁行业中的江苏沙钢每年则有6千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电解铝行业中,宏桥集团每年则产生1亿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数目巨大,在新的环保政策下必将接受严格的审查。在这些产业中间电解铝行业对煤炭的依赖最大。同时,煤炭行业中时常被人忽略的对水资源的危害,也将令煤炭工业的发展雪上加霜。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在中国,火电电厂发电每年消耗的水高达74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三分之一人口的年用水量。同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如今清洁煤矿生产用水量比旧产能生产还要大。
(二)国内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助进口煤量价回稳。国务院又于2月5日发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从今年起3至5年内,将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等。随着去产能的步伐加快,未来煤炭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高,大型火电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参股将成为趋势。《意见》提出,要着眼于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因地制宜、分类处置,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据上海证券报4月5日消息,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引导煤炭企业减量生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煤价因供应偏紧将得到支撑,有助进口煤量价回稳。
为此建议,一是依法控制煤炭产能无序增长和产量大规模释放,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消费;二是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长效退出机制,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煤炭的生产布局;三是提高进口煤炭技术质量标准,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适当扩大优质煤炭进口,倒逼国内落后产能转型升级。